王建华
“三严三实”要求,是新时期党员干部修身做人、用权律己的基本遵循,是干事创业的行为准则。要深刻领会、认真践行“三严三实”要求,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知促行、知行合一,更好地履职尽责,在推进学校事业发展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一、心中有党,坚定信念
我们要始终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之本,努力做到心中有党、忠诚于党。高校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党员干部党性如何、作风如何,能不能做到为人师表、行为世范,能不能做到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关系着学校的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这就要求党员干部要把“三严三实”作为修身之本,以更高标准、更高觉悟、更高境界,不断加强自我党性锻炼和道德修养,锻造过硬的政治思想品格。
一是坚定理想信念。理想是旗帜、是方向,信念是信心,是动力。要把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修身立业之本,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干部精神萎靡、消极落后甚至腐化堕落的根源往往是理想信念出了问题,因此我们要加强学习,补理想信念之“钙”,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坚定信念的同时也要坚定信心,在学校改革发展的新时期,要看到问题,更要看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看到困难挑战,更要看我们面临的机遇;信心比黄金还重要,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始终坚持学校的改革发展方向,大家一块苦、一块干、一步一个脚印走出来,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一定能够迎来学校跨越发展的美好明天。
二是加强党性修养。要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认真落实“五个必须”要求,不折不扣地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上、行动上,自觉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从学校的角度上看,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学校党委的决策和部署上来,积极维护党委班子的团结统一,这是在学校改革发展的重要时期,保证我们这个集体要有统一思想、统一的行动,集中力量办好大事,保持政令畅通;同时要增强组织观念,严守组织纪律,自觉维护组织决定,决不能我行我素、自行其是、各拉各的曲,各唱各的调。
三是提升道德境界。冯友兰先生曾经讲过,人生有四种境界: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和天地境界。人只有修养自己的智慧和品德才能达到更高的生命境界。这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党员干部一定要把加强道德修养作为必修课,把慎独慎微作为严格律己的操守,培养浩然正气,培育高尚情操。
二、心中有民,服务师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也在人民。党的宗旨明确提出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每一名党员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如何做到心中有民,服务师生?
第一,要有本色意识。每一名共产党员、每一名领导干部,无论出身怎么样,但大家都有一个重要角色,第一身份是群众,都是来自于群众,因此我们干工作、想事情,千万不能忘了根,忘了自己是从哪里来的。不要想着当官了,就可以扬眉吐气了,有了官架子,有了官气,摆起谱来,在学生面前,我们有两重身份,一是老师,二是干部,在老师面前,我们也有两重身份,一是学生,二是领导。只有为人师表,有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我们才能真正地服务于师生。
第二,要带着感情做事。有了对师生的感情,你才会真正有了一种责任。我们应该设身处地地为老师和学生们想一想,我们有没有过服务意识差,门难进、脸难看,不理不睬的问题,有没有不以人为本,管理简单粗暴的问题;更进一步来看,我们有没有消极懈怠过,影响了事业发展,耽误了学生们成长成才。服务师生不是写在纸上、说在嘴上、贴在墙上的,而是要真正带着真情实意,带着感情去做事,只有这样干事创业才会有底气,才会主动做好每一项工作,才会取得让师生满意的实绩。
三、心中有责,敢于担当
责任就是担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担当大小体现着干部的胸怀、勇气、格调,有多大的担当才能干多大事业。领导干部肩负着党和人民的重托,责任重大。责任是什么?我理解,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要履行好使命责任。一方面,使命责任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我们全体共产党人的共同责任。另一方面,具体到学校,我们的使命责任就是要实现转型发展、完成迁建、实现硕士学位授权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重点任务,这个责任躲不掉、跑不开、绕不过,更耽误不起。
第二,要履行好岗位职责。就是职务责任,无论机关职能部门,还是教学科研单位,每个领导干部在岗位上,都担负着某个方面的具体职责。忠于职守,勤勉敬业,是对每一位奋发有为干部的要求,我们不能在这个岗位干上五年、十年还是面貌依旧,工作没有任何起色和变化,虽然基础条件千差万别,但应该有个突破点、创新点和亮点,这就是职责所在。
第三,要履行好担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有担当精神,所谓担当责任就是要在大是大非面前敢于亮剑、矛盾面前敢于迎难而上、危机面前敢于挺身而出、失误面前敢于承担责任、歪风邪气面前敢于坚决斗争,荣誉面前不争功。面对深化改革的难点问题,面对学校发展的关键时刻,要有敢为人先的精神,前面的路都是别人没走过的,要有智慧,更要有克难攻坚的勇气。责任是一种人格,责任是一种勇气,责任是一种境界!履行好责任,不仅要靠问责,靠督办,更要靠自身的觉悟和修养。
四、心中有戒,严守规矩
第一,要遵守党章。党章是党的根本大法,是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每一名党员都要把党章作为根本遵循,认真履行好党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第二,要守纪律讲规矩。讲规矩也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要遵守国家法律、党内法规和校规校纪,包括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规定、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这些都是党内法规。每一名领导干部脑中都要有一把“戒尺”,中规中矩,才不会闯红线、触底线、越雷池。纪律是显性的,明文规定的;有些规矩则是隐性的,不成文的,相沾成习的,潜移默化的,但又是“明白人”自觉遵守的,我们的党员干部要做懂规矩、守规矩的“明白人”。
第三,要守住做人、做官的底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领导干部手中掌握着权力,“各种诱惑、算计都冲着你来,各种讨好、捧杀都对着你去,往往会成为‘围猎’的对象”,目前看高校也不是一片净土,在基建、招生、资产管理、科研经费管理等方面的腐败问题易发多发,这方面已经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几所学校的基建处长被拘了!管基建,搞建设,存在着被腐败的风险,但不是搞建设必被腐,关键在于把握住自己。守住底线,就是要牢记“温水煮青蛙”的道理,关键要守住细节,管住生活小节,抵得住诱惑,耐得住寂寞。简单讲,就是做人交友要懂得拒绝,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什么东西能拿,什么东西不能拿,心中要有一盏“明灯”。
第四,要做到有戒不妄为。就是不能乱作为,无所顾忌,不受约束。要常怀严于律己之心、敬畏法纪之心,秉公用权,正确使用权力为师生办好事、解难事,清清白白、干干净净做成事。
五、心中有数,求真务实
心中有数就是对工作的情况和问题要有基本的了解。凡是做到了心中有数,就会运筹帷幄,无往而不胜,就能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做到心中有数,处理问题时就会信心倍增,决策时就会坚决果断,反之,就会优柔寡断,犹豫不决,贻误最好的时机。可以说,心中有数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心中有数我们才能做到谋事有方、干事有法、落地有声,才能谋大事、谋好事、谋成事,才能走得快、干得好、行得稳。
要做到心中有数,我觉得至少应该做到四有,即工作职责心中有数,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工作重点心中有数,知道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工作难点是什么,知道难以解决问题的症结在哪;工作目标心中有数,知道工作任务目的是什么,要达到怎样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就是要做到“三数”,即“底数”要清、“路数”要明、“招数”要实。“底数”要清,就是对本单位、本部门情况要了如指掌,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好的原因是什么,差的原因是什么,哪些方面做得还不够?都要有清醒地认识。“路数”要明,就是对自己所负责的工作的发展方向、思路、目标以及工作路径要有清晰的思考和明确的定位,既不好高骛远、不切实际,又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招数”要实,就是工作举措要得当,有的放矢,针对不同的工作任务有新“招”、实“招”、快“招”,以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的劲头和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功夫,落实,落实,再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