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晓光副省长来我校视察调研 来源:新闻中心 2008/11/07 10月28日,陈晓光副省长在省教育厅卢连大厅长、刘勇兵副厅长、职成处纪拓处长的陪同下来我校视察,围绕全省职业教育科学发展专题进行了调研。学校领导、党委常委、校长助理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 学校党委书记陈波升致欢迎辞,王建华副院长就我校贯彻落实《吉林省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的有关情况作了汇报。 我校作为教育部确定的国家重点建设职教教师培养培训基地,作为我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首位牵头学校,深感责任重大,把实施职教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放在学校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到目前为止,我校共举办省级培训4期,培训骨干教师587人;举办国家级培训7期,培训骨干教师415人;涉及10个专业,总计培训1002人,占全省总培训量的50%以上。同时,围绕提高职校校长的学校经营能力、教师的教研能力和课程开发能力等,通过举办讲座、培训班、研讨会等形式,三年中培训3000多人次。建校近30年,我校共培养职技高师毕业生2700人。目前,吉林省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共有专业课教师9000多名,其中有2000多名是来自我校的毕业生,比例达到22%以上。在一些重点职业院校的专业课教师中,我校毕业生高达40%-50%。 2006年,教育厅党组决定,并由省编办批准,在我校设立“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以此为契机,我校积极抢占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和实践推进的制高点。中心参与了包括省政府实施意见在内的一系列有关职业教育重要文件、讲话的调研、起草及修改工作,为有关部门、地方政府和职业院校办学积极提供研究咨询服务。中心被确定为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以中心为主要研究力量的职业技术教育学科被确定为省高校“十一五”重点学科。依托中心,吉林省妇联与我校联合成立了吉林省妇女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国家劳动科学研究院在我校建立了人力资源开发与实验基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教育联合会在我校设立了国际职业教育比较研究基地,东北师范大学与我校确立了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初步形成了辐射全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科研高地的基础框架。 学校还高度重视发挥教育教学示范功能,通过自身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和带动职业学校的教育教学改革。建立了以一批省级精品课、优秀课,以及全省高校重点建设试验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为核心资源,以在全省各重点职业学校建立的40多个教育实践基地为辐射平台的教育教学改革引导、推进体系。 30年的办学历程,尤其是近几年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工作实践,我校深切体会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工作母机的师资培养培训、科研引领、教育教学示范三大功能,努力为全省乃至全国的职业教育发展提供服务保障,是我们毫不动摇的办学宗旨,同时也是我们打造特色、赢得地位、办出水平的根本途径。 今后一个时期,学校要经过不懈努力,使学校成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高地、职业教育科学研究高地、职业能力训练高地,实现由单一的培训基地向综合性的职教教师教育高地的跃升,把学校办成一所具有中国现代化建设特色、老工业基地振兴特征、吉林省职业教育发展特点的职业师范大学。 围绕这样的目标,学校决定,整合资源,以建设“吉林省职教教师教育中心、吉林省职业教育研究中心、工业训练中心、科技创业孵化中心”这四大中心为抓手,构筑为吉林省乃至全国职业教育服务的核心体系。以此突出学校办学特色,彰显学校特殊功能,奠定学校发展的牢固基础。 陈省长听了学校的汇报后,对我校的办学定位予以肯定,并强调指出:我省高度重视职业教育。2005年11月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之后,我省在2006年初就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而且职业教育的经费投入有了一个很大的提升。2007年,韩长赋省长又召开了一个职业教育现场会,也是韩省长到吉林来召开的第一个现场会,又把我省的职教经费投入提到每年7000万,这在专项经费里面是个相当大的投入。当前,按照国家的要求,无论是中等职业教育占初中升高中的比例,还是高等职业教育占高中升本科院校的比例,都应该在50%左右,我省都没有达到,还需进一步努力。一所职业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看教师队伍。目前,双师型教师非常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作为职业教育的母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的源头,要责无旁贷地承担培养职业教育教师的职责。省政府一定要在源头上给予学校大力支持,在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上加大投入,无论如何要把你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提上来,把这个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好,完成好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任务,使我省的职业院校的教师无论是在专业课方面、专业技能方面,还是动手能力方面,都要上个新台阶。 最后,陈省长一行参观了由王珉书记题写馆名的全国首家“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馆”。该馆作为职业教育历史研究与培训基地,目前已经接待近万人次参观。 陈晓光副省长听取学校工作汇报 省教育厅卢连大厅长陪同调研 省教育厅刘勇兵副厅长陪同调研 陈晓光副省长一行参观学校"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史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