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日报》多点发力拔穷根——龙井市廉明村脱贫记

来源:媒体工师 2017/12/21

11月1日,凌晨3点,北方的深秋,天还没亮,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老头沟镇廉明村四组的贫困党员滕殿义就起床了,用他的话说,“俺们村有个大项目今天开工,俺激动得睡不着觉啊!”

让滕殿义“激动得睡不着觉”的大项目,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投资100余万元,帮助廉明村建的大米加工厂开业了,全村百姓都乐得合不拢嘴。这个扶贫项目的资金额折算成村集体和142名贫困户的股份,每年给村民分红。

“眼看着就能过上好日子了,咋能不高兴。”滕殿义笑呵呵地说。而能让廉明村村民过上好日子的喜事可不止这一件。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从产业脱贫、教育脱贫、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党建脱贫上,多点发力,为廉明村打通了脱贫之路。

产业脱贫 显特色“换穷业”

廉明村坐落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龙井市老头沟镇,有耕地317公顷,6个生产队,人口共计359户1020人,其中贫困户86户147人,主要产业是传统种植业玉米、水稻,村民主要经济来源为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贫困户年均收入不足3000元。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廉明村的包保关系始于2016年初,确定廉明村为学院帮扶对象后,经多次踏查、反复论证,确定了因地制宜、科学谋划、上下联动、形成合力的工作机制,形成了规划到村、辐射到户、带动到人,扎实推进精准扶贫的工作思路。

如何破解廉明村产业薄弱带动无力的难题?

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廉明村的传统种植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深入研究廉明村产业发展的限制因素,经过反复论证,结合廉明村资源条件,提出了以产业发展带动贫困户增收的造血式扶贫项目——大米加工厂建设项目,由“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由“输血”式扶贫向“造血”式扶贫转变。

“你看!这大米包装得多精致,以后村里的大米不仅不愁卖,还能卖上好价钱了。”看着机器加工出来的新大米,廉明村的村民们高兴极了。“今年,种的大米都被加工厂收购了,而且价格比粮贩子的收购价格高,我们再也不用跑市场去卖了,省了好多事。”

为确保加工厂的产品销售顺利,该校还搭建了合作桥梁,促进加工厂与销售企业合作,加工出来的大米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销售,以保障大米加工厂的稳步运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栾立明说:“该项目是学院扶贫工作进入新阶段的新起点,学院、企业和村委会三方以此为契机,扎实推动项目落地,统筹协调,加强合作,指导农户做好品种改良和田间管理,建立产、供、销一条龙管理服务体系,不断提高大米加工的数量和质量,保证农户生产的大米卖得出去、卖出好价钱,把该项目建成一个惠及全村村民的长期工程、惠民工程,早日让廉明村实现小康目标,让村民脱贫致富。”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驻廉明村“第一书记”王志斌告诉记者,由于今年刚开始生产,加工厂预计产量能达10万公斤,全村的大米回收不成问题。今后,校地将加大合作,逐渐扩大生产规模,辐射全镇乃至全市,让农民大米销售不再愁。同时,也能增加廉明村的集体收入,保障贫困户的生活。

2017年,廉明村村部建设及产业项目共投入资金160余万元,其中,学院投资80余万元,协调政府出资50万元、社会筹资30万元。产业项目帮扶模式为“学校+企业+合作社+贫困户”,通过四方合作,互惠共赢。在加工和销售环节,该项目至少可以吸纳17-20名贫困人口就业,实现10户贫困户家庭稳定增收。预计到2017年年底,项目可为村集体增加经济收入5万元,为贫困户增加经济收入7万元。

教育脱贫 提素质“斩穷根”

扶贫先扶智,教育斩穷根。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把发展教育扶贫作为治本之计,让贫困子女都能接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坚持把教育扶贫作为斩断贫困链条根本途径,走出了一条“弱鸟先飞”的道路。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把教育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优先任务,以提高包保村村民文化素质和劳动技能为重点,推进教育强民、技能富民,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基础。

11月29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在廉明村举行了“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挂牌仪式和“爱心书屋”捐赠仪式。这是学院进行教育扶贫、智力扶贫的有力举措,是学院党委精准定位,精准施策的具体体现。通过引入学院大学生驻村创业,既可以将新知识、新技能传播给农民,又解决了大米加工厂人力、技能短缺的难题,同时,创业大学生也可以通过与电商企业合作,将村民的土特产品、民族食品等在网上平台进行销售,实现品牌经营,不断增强贫困户的造血功能。

村民对学院捐赠的图书非常感兴趣,妇女主任翟风梅说:“以后会组织村民在每周三开展‘阅读日’活动,让新文化、新知识吹进每一个村民的心坎里。”仪式上,学院不仅与老头沟镇就返乡创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达成了共识,还会在合适的时机选派技能名师来镇里开展技能培训。

扶贫攻坚工作伊始,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就对廉明村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子女入学情况进行了逐户排查,主动扛起扶学扶志的任务,实施精准资助,开展了捐资助学活动,为该村贫困家庭解决了因经济贫困导致子女入学难的问题。两年来,学院教师已经为贫困家庭子女捐赠了扶学资金3.2万元。

基建脱贫 暖民心“挪穷窝”

贫困基础大,基础设施欠账大,全村无办公室、无活动中心、无卫生室等一连串的困难,阻隔着廉明村向小康迈进。

以民生工程为载体,以改善包保村村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通过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改善廉明村公共基础设施条件,让村民真切地感受到学院与他们心连心、一家亲,办实事、真扶贫,让村民“抬头可见美丽,触手可及幸福。”

以基建托底,将村部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第一步。

6月30日,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组织召开现场办公会,协调龙井市委、老头沟镇党委、龙井市住建局、廉明村党支部,落实了学院援助廉明村村部建设款20万元转账手续问题、村里自筹资金10万元来源问题,龙井市住建局筹集了剩余建设费用。8月4日,新村部如期开工建设。经过3个月加班加点的抢修抢建,目前新村部建设基本完工,已经正式投入使用。新村部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一厅四室:便民服务大厅、文体活动室、卫生计生室、学习会议室、民生服务室,极大地改善了该村基础设施,造福村民。

党建脱贫 强筋骨“摘穷帽”

脱贫攻坚首先要迈出基层党建这条腿,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只有基层党组织真正的强壮起来,成为群众的“主心骨”才能让广大群众自发参与、共同奋斗,以推动脱贫攻坚工作取得最终胜利。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瞄准脱贫攻坚“靶心”,层层加压、创新探索、激发活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推动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有效拓宽了党建工作的覆盖面,增强了对脱贫攻坚的引领力。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包保村党建工作,详细制定党建时间表,具体措施落实到个人,极大地调动了村党员、村民参与扶贫的积极性,密切了党群关系,营造了开展脱贫工作、发展民生事业的良好氛围。

廉明村党建工作紧锣密鼓:

2017年3月——以延边州组织部星级村检查为契机,学院克服现任村班子成员新上任工作经验不足、承接的基础材料零散等困难,加班加点,苦干半个月,完善了全村党建基础材料,补充了村两委信息采集、村工作计划和总结、农村各项制度汇编、群团组织活动纪录等,规范了村级组织规范化服务建设;

7月11日——组织村民重新选举各小组组长,解决了长期以来村长和村书记身兼1组和3组组长的问题。通过吸纳更多村民参与村务管理,拓宽民主渠道,化解基层矛盾,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提升了村级党组织的治理水平;

7月至8月——由于历史原因,廉明村党群活动停滞多年,党群关系疏离。以建党96周年为契机,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于7月至8月在该村开展了“抓党建聚民心强活力促发展”主题党群系列活动,举办了朝汉棋牌大赛、趣味运动会、扶贫知识竞赛。通过融合扶贫信息、党建知识、党群活动,拉近了党群关系,夯实了扶贫攻坚的群众基础;

7月至11月——将党课送到村民炕头上、心坎里,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党建助扶贫工作的一大亮点。近几个月来,学院共组织了两次党课,党员、村民表示“没听够”。

真情帮扶暖人心,真情付出助脱贫。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与廉明村村民心连心、手牵手,聚真情、共发展,扶贫攻坚战役硕果累累。截至2017年11月,学院党委组织召开扶贫专题工作会议10余次,听取相关工作汇报20余次;组织领导班子成员和处级干部赴包保村开展一对一帮扶对接165人次;通过实施产业、党建、教育等多种帮扶措施,累计投入资金120余万元,贫困户和村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

凝心聚力助扶贫,攻坚克难正当时。过去两年,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上下一心,以高度的责任担当、昂扬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科学的路径方法,持续向贫困宣战,向贫困堡垒发力,让廉明村困难户切切实实体会到了脱贫的获得感。

链接:http://jlrbszb.cnjiwang.com/pc/paper/c/201712/21/content_44474.html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