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学生良师 做长春好人——记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陈卫副教授

来源:工师学者 2015/06/05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精神和吉林省《“吉林好人引领风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意见》要求,长春市委宣传部、长春市文明办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了“长春好人”评选活动。我校推荐思想政治理论教研部陈卫副教授参加了此次评选活动,经审核及社会各界群众网络投票,陈卫副教授被评为2014年第4季度“长春好人”。在今年“五一”前夕,陈卫老师再添殊荣,喜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荣誉称号。

陈卫,中共党员,博士、副教授,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5年来,坚持以教学为中心,以学生为本,深化教学改革,深入开展第二、三课堂活动,并组织开展了一系列社会公益活动,在校内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热爱本职工作,做好学生人生导师

陈卫副教授一直担任大学生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工作,培养好学生的道德品质是她的最大追求。她紧紧围绕教学目标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创造性地提出并实践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四个结合、八种方法”。

一是采取“自传法”和“个体心理指导法”,将课堂教学与课下指导结合起来。学生撰写自传,是陈老师对大一新生的要求,通过批改自传,了解学生的个体家庭情况、成长经历,寻找共性问题,课堂解决。发现价值观有偏差的学生,主动与学生沟通;发现家庭困难的学生就给予经济上的援助。被找到的学生能得到老师特殊的关爱,非常感动,进而还建立了很好的师生情谊。个体心理指导法,是学生有思想困惑主动找陈老师咨询,陈老师利用业余时间,与学生促膝谈心,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由于陈老师得到了学生的信任,以致毕业多年的学生还时常就个人的生活问题以电话、电子信件的方式来咨询。陈卫老师拿出大量时间个别指导学生,也了解了学生的内心世界,使课堂理论教学更有针对性,教学效果突出,多次荣获教学质量奖。

二是采取“成长日记法”和“社会实践法”,将理论学习与修身实践结合起来。成长日记法是督促学生日常生活修身的一种方式,让学生记录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矛盾,及解决矛盾的方式。陈老师在批改成长日记时,及时写下指导意见,以便让学生学会自省,主动查找自身问题。通过一学期的记录,学生也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变化。陈老师于2001年创办了“阳光活动团”志愿者团体,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活动以锻炼学生。如组织学生与宽城区孤儿手牵手义务为孤儿补课、与市慈善会联手为困难群体募捐、到下岗职工家慰问、到劳模家拜访,去敬老院慰问老人、与吉林省孤儿学校联谊孤儿等。此外还带领学生到长春市文庙、长春市伪满皇宫、长春雕塑公园、长春监狱、宽城区法院等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在社会活动中接受了锻炼,塑造了完美人格。

三是采用“新老生座谈法”和“期末报告法”,将教师教育与朋辈教育结合起来。新老生座谈法是选定优秀的老生来课堂与新生交流,解答新生关于专业学习、人生发展等方面的疑惑。因老生有更多感性经验,因此更具说服力。期末报告法是同一课堂的学生在期末时汇报本学期思想品德的变化,以相互鼓励和鞭策。

四是采取“学生授课法”与“小品表演法”,将提升道德品质与培养综合素质结合起来。学生授课法是让学生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在陈老师设立的专题下自愿选择。然后搜集资料、制作课件,陈老师逐一审阅。学生上台讲授,其他学生评课。这一方法,既培养了学习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品格及合作交往的能力。小品表演法的教学目的是通过学生对小品素材的选择和再创作,来考查学生对社会现象是非、美丑、善恶的判断能力。同学们既锻炼了表演能力,同时也提升了人际交往的水平。

思想政治教育要塑造大学生完美的人格,帮助大学生做好人生规划。“四个结合、八种方法”需要在课下下许多功夫,因此凝结了陈卫老师无数的辛勤汗水,体现了她不计得失、不懈探索的精神。在她的带动下,同一教研室的其他老师也相继采用这些方法,开创了全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新局面。

■注重团队建设,发挥团队育人功能

陈卫同志作为思政部德育教研室主任,十分注重教学团队建设。

首先,注重教研室老师的思想建设,不断提升教学境界。陈卫老师曾带领教研室老师前往北京学习全国特级教师魏书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经常与各位老师交流孔子的伦理思想,把仁者爱人的精神深化到教师心中,为改善教学质量、提升教学境界奠定了很好的思想基础。

其次,坚持带领教师开展集体备课,研讨教学中的种种问题。在备课之余,组织教师开展谈心活动,互解心灵之锁,以确保每位教师能心情愉悦地工作。

最后,陈卫老师常年带领教研室教师利用业余时间义务为学生做心理咨询,提供经济资助。在陈老师带领下,教研室的谢春玲、董艳梅、关瑞、李宗云、王新筝等教师也发扬无私奉献精神,自觉地以各种形式为学生解决心理困惑,给困难学生买棉服、出假期往返路费、捐钱捐物。

在陈卫同志的带领下,德育教学团队始终保持着很强的凝聚力和蓬勃向上的生机,该团队曾被评为优秀教学团队,多次被评为“巾帼文明”示范岗。

■传播传统文化,创办学生修身团体

陈卫老师在思想品德课上虽然已有很多创新,但她仍认为仅靠一学期的思想品德课还不够。于是,2002年,陈卫老师开始面向大学生开设《论语》选修课,以便进一步指导学生如何修身、正心。在2008年,陈老师创办了大学生修身团体——大学生《论语》协会,借助这一社团组织,让大学生坚持修身实践,提升完美人格。

自2010年3月始,“《论语》协会”活动规范化,每周六一次,平均每次四个小时。陈卫老师与学生共同坚持活动,风雨无阻,时至今日已经进行了130多次。后来,另外两个分校区也成立了“《论语》协会”分会,每周一次,每次两个小时。三个校区累计活动250多次。目前,陈卫老师每周至少要花费十个小时左右的业余时间主持活动。陈老师的坚守,也带动了学生的坚持,有的学生四年来很少缺席,甚至留在长春工作的毕业生,还经常回母校参加活动。

为了巩固外地毕业生的修为成果,2012年9月,陈老师又开始了网络授课,时间是每周二晚9点到10点,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已经坚持了80多次,不但帮助学生们解决了很多工作生活上的问题,也大大提升了修为境界,而这一天也被称为“金色星期二”。

陈卫老师经常组织学生开展各种校外活动,以磨练学生的品格,增添生活的乐趣。如每学期都组织学生徒步活动,每次至少走将近20公里,最远的一次是长春与吉林两市的跨城之旅,沿长吉北线徒步了100多公里。

陈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打扫教室卫生,通过清洁环境,让学生体会去污存净的成就感、喜悦感。每学期选定二至三个教室,桌椅的每个侧面和细小的角落,都得一点一点地慢慢擦干净。地面要用刷子和洗衣粉彻底清洗,恢复本色。此类活动,让同学们体会到把心放平,不急不躁,才能把事情做好。

另外,陈老师还经常组织学生举办经典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礼仪知识竞赛、“论语杯”乒乓球挑战赛等活动。这些活动,锻炼了同学的组织能力、协作能力,在增长各种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胜不骄败不馁的淡然心境。每逢清明、端午、中秋节日到来之际,陈老师都会组织学生开展一些纪念活动。每次清明节过后,都会组织学生分享一下回家祭祖的感受,培养学生感恩意识。端午节组织学生包粽子,既不忘记先人的爱国情操,又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中秋是思乡之日,为此陈卫老师每年都给学生买月饼和水果,并组织一些联谊活动。

陈卫老师利用“《论语》协会”这个平台,以《论语》的思想为载体,以心理学的团体咨询为模式,以礼乐文化为依托,再配以多姿多彩的活动,经过四年的累积,大学生的精神面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而且,内在品质得到提升的同学很快发挥了辐射作用,他们影响了父母、亲人、同学,让家庭变得和谐了,让宿舍变得温暖了。毕业的学生,很快就得到了用人单位的认可和赏识。

■热心公益事业,积极争做长春好人

2011年,陈卫老师组建了捐助团体——“小溪”捐赠社,向社会募集助学款,每月发放给有困难的学生。至今已经募集了8万元,资助了我校50多名学生。此外,还组织学生多次为灾区、有急难的同学捐款,如2010年为玉树灾区募捐近4000元送至长春市慈善会。

2013年10月,陈卫老师利用“十一”休假期间,带领学生去过松原和长春二道区香水村帮忙秋收。秋收的主要任务是掰玉米。虽然地里不透气,很闷,玉米叶时常划破脸部,但是大家全不计较。下地回来时,陈卫老师还和同学们一起准备饭菜。通过秋收活动,使学生体会了农民的艰辛,师生的身心收获俱丰。

2013年6月,陈卫老师组织“论语”协会学生,配合《家庭百科报》开展了“拒绝婚前同居,重塑大学生形象”活动。《论语》协会学生在宿舍、学校周边的旅馆进行了大学生婚前同居情况的调研,还撰写了调研报告。在校园里组织了“拒绝婚前同居,重塑大学生形象”的签名活动。此次活动对大学生如何树立正确的婚恋观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活动的开展,既需要陈卫老师的精心组织,也需要她付出一些经济上的支持,几年来,她为开展各项公益性活动,自己支付了近1万元的活动经费。陈卫老师的举动,令学生十分钦佩,也感动了无数学生,受过资助的学生现在反哺学弟学妹,毕业的学生也积极捐款,资助协会开展公益性活动。

陈卫老师用实实在在的行动,教书育人,传递爱心,感动了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为我们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我们应学习她“当学生良师,做长春好人”的精神,为推动我校跨越式发展、建设美丽长春而努力。

(王雪军)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